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杨帆教授课题组2025年招聘科研博士后研究人员

2025-10-16 08:04 来源: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作者: liuxuehr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拥有12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教育学院前身为江苏师范学院(前身为东吴大学、苏南文教学院等)教育学系,1982年改称苏州大学教育科学教研部,1999年改现名。学院现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点、教育硕士专业硕士点和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点。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等校级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类实体科研机构挂靠本院。

杨帆教授主要从事基础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学等领域研究,兼任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分会秘书长、苏州市教育改革咨询专家组成员。至今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心理科学》《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以及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应用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两篇决策咨询报告得到正国级领导肯定性批示。近三年主要关切高校有组织科研、青少年阅读能力培养、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统整与改革等问题,在研相关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项,承担省部级教育部门决策咨询任务以及地方中小学校教研指导工作。

合作导师信息详见苏州大学网站:https://web.suda.edu.cn/yangf/

一、招收条件

1.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学术导向,品学端正,身心健康;

2.接受过系统且规范的专业教育与科研训练,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背景,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3.爱岗敬业、勤奋踏实,具有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表达和沟通能力;

4.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开展跨学科实证研究,能够深入实地调研,具有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强烈意识和优秀能力,具有攻克国家重大教育战略问题的意愿。

二、招收方向

1.我国青少年阅读能力提升与培养

2.高校教师有组织科研的内生动力

3.虚拟学术社区中的教师知识分享

4.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

三、招收人数

拟招收3名博士后。

四、岗位职责

1.在合作导师指导下,从事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工作;

2.在合作导师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相关科研项目的申报,撰写项目申报及结题材料等;

3.在合作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开展决策咨询等;

4.按计划、协议要求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

五、聘期及待遇

1.博士后聘期为三年。

2.学校为全职博士后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绩效奖励,三年总薪酬最高可超120万!

对表现优异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将追加导师津贴,相关追加部分不计入聘期内总薪酬,额外发放。

3.学校鼓励博士后申报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资助项目,所获得的资助补贴不计入总薪酬,全部叠加发放。

4.在站期间可根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5.对于绩效评估优秀的全职博士后,可优先推荐应聘校内教学科研岗位。

6.享受落户、医疗和子女入园入学等生活服务保障。

六、应聘方式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6年6月30日17:00截止。

2.应聘者将应聘材料发送至邮箱syjiang99@suda.edu.cn,邮件标题注明“博士后应聘+意向导师+博士后招收网”,应聘材料包括:申请人个人简历及近3年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蒋老师

联系电话:0512-67163510

联系邮箱:syjiang99@suda.edu.cn

原文出处:

https://bsh.suda.edu.cn/57/c0/c18126a677824/page.htm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公众号

博士后招聘推荐

+more